如果你搞不懂什么是生茶什么是熟茶,如果你一听干仓湿仓就犯晕,如果你对什么是好的普洱茶毫无概念,如果你在普洱茶店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亲爱的菜鸟同学,如果你想快速进化成普洱达人,欢迎加入“普洱茶网络学院”,恶补一下普洱茶基本知识,而你很可能从普洱茶网络学院毕业,成为普洱茶网络学院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网络学院的好处是,不收学费,随到随学,学不好再学,活到老学到老,可潜水可冒泡可马甲……
在豆瓣里搜个普洱茶学习小组,不难,相关条目有270多个。有营养的普洱茶小组可以申请加入,如号称是“读书人醇香伴侣”的“普洱茶”小组,标榜是“普洱茶爱好者交流的地方”的“普洱茶爱好者”,都是不错的小组。小组讨论的都是普洱茶的入门知识,一般回复较多的,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新手喝普洱茶要买什么样的”、“摆一下大家信得过的普洱茶”等等。小组可加入,也可旁听。上面提到的两个小组成员多,气氛活跃。比如“五千万送给刚喝普洱茶的茶友”,一个非常标题党的帖子。“五干万”说的是:“千万别买包装盒精美华丽的不知名礼品茶、千万别买体形硕大的巨饼大瓜、雕龙画虎的工艺品茶、千万别买品牌茶厂未注明无绿色食品年份标示的农民茶(玩家推荐例外)、干万别买外包装破旧难辨认土头灰面的稀世老茶(除非有玩家带领)、千万别买包装上用字十分夸张如‘帝王’的惊世好茶。”对入门级茶友,“五干万”的提醒相当给力。
网络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普洱茶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普洱茶网站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内容都差不多。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作为菜鸟,你可以花一点点时间对比一下,选一个你认为不错的网站,从普洱茶入门知识看起,或是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学习知识要点,几天下来,定有收获。如果你不喜欢那种大而全的综合类网站,那么推荐看看页面清爽的三醉斋,它的人文味不错。三醉斋的“一人看茶”、“煎茶日记”、“南茗北茶”、“茶马古道”、“武夷岩茶”、“中国茶道”等特色精品栏目,日臻完善,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知名度。其中,茶马古道即是专门交流普洱茶的版块。里面高人颇多,跟高手学习自然大有长进。
不说“围观改变中国”这类宏大叙事,2010年,微博的确是互联网的一大奇迹,一条条140个字上限的微博,让我们的生活和阅读进入碎片化时代。在微博上,每个人都是“微生物”。信息在这里发酵,变成一股股推动事件进展和产生生活情趣的原动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点在微博上仍然明显。普洱茶达人大有人在,活跃的茶人也有。你可以变成他们的粉丝,他们的新鲜言论即可出现在你的页面上,他们推荐的文章你也可随即点开阅读。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你可以和各位达人轻松互动,在玩乐中学习。即便只是围观或转发一条微博,也可在点击鼠标中,分分秒秒获取知识。
如果你觉得微博太琐碎太随机太不可预见,那么加入一个靠谱的QQ群,也是加入了一个更加互动的学习班。在百度里输入“普洱十QQ群”,或是在Q0群里搜索“普洱”,就可以找到N多的普洱茶QQ群。加入人气旺盛的群,听各位大侠高谈阔论,很快高下立判。你单独点开某位高人谦虚求教,爱喝茶的人人品都不赖,自然会得到满意答复。混熟了,你大可在群里发表体会。如果还有网下的品茗交流,那更是不错的学习机会。QQ群的好处是,人数相对固定,话题相对集中,可以群聊也可私聊,灵活度大。
博客式微,不过爱写博客的人仍在坚持写。在浩瀚的比特海里选择几个优质博客,你也可以成为“集大成”的普洱达人了。《普洱》杂志官方网站有一个博客栏目,里面就有推荐。他们对普洱茶有着更深的了解和体会,谈文化,讲历史,聊境界,穿插普洱茶的基本知识要点,美文妙文养眼之余,也深度了解了普洱茶。往高处喝,普洱茶是需要生活态度的,而每个普洱茶的资深博容也都是真实的生活家,在他们的自留地里,我们可以学习太多。当你也觉得手痒难耐,也想像他们那样写点什么,那么你已经入境了。
互联网让每个人和这个世界只是一个键盘的距离,地球变成了一个村。有什么问题,,。在文字框里键入你想了解的问题,马上会跳出无数条目。五花八门的回答中,总有一条会令你满意。提问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更具针对性。也可搜索,查阅要找的文章。
十年前,通过人才交流,我们迁居到厦门,才有机会得见铁观音。曾听有人说过:“厦门的茶店比米店还多。”这话一点不为过。这里的茶店林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三两围坐的老厦门人,守着茶具,一小杯一小杯地品着茶,聊着天,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也守着自己开的小店,时不时还要请来店的客人喝上一小杯。
我真正接触铁观音,还真有一段缘份。这缘份使我结识铁观音,也让我结识了一个好朋友。那一年秋季,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我结识了一位校长,由于他切实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困难,我们到他家致谢。当时他的家很小,小客厅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茶几上的陶制茶具和茶道,我们一入座,他就开始泡茶,自然流畅地冲杯、洗茶、泡茶、敬茶。我手中的那杯茶,使得我进门的拘束感转瞬即逝,于是我们从茶开始聊了起来。闻着浓郁的茶香,我问是什么茶,他笑容满面地说,是安溪老家送的铁观音,年年秋天都会有老家的亲友送茶来,为我们泡的是当年的新茶。我心里非常感动,由于我第一次近距离地体验厦门平常人家的待客之道――泡茶,又第一次喝铁观音,既新鲜又兴奋,不知不觉中,已经喝下很多杯,也换了三种不同品味的茶。那香香暖暖的氛围,让我们聊的很近,很投缘,从此成为了朋友。可当时我对茶的了解尚浅,无法品出茶的真味,只感到那茶香诱人,感叹茶真是待客的好东西。这种遗憾让我立志一定要学会品茶。
厦门的员当湖畔,风景如画,知茶的人在它旁边开了茶馆,随着茶馆的增多,最后形成了茶馆一条街。在接待客人时,我常常把他们领到这里,让他们体会一下厦门的文化特色――品茶。随着我来这里次数的增多,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铁观音,走进了茶的世界。古香古色的装潢,和有着古典风韵的小妹,演绎着婉转飘逸的十八道茶艺。茶香、茶品、茶道、茶的神韵、人生的哲理,被“春风拂面”“玉叶回壶”“祥龙行雨”“凤凰点头”“鲤鱼翻身”“喜闻幽香”“鉴赏汤色”“平平淡淡才是真”等等茶道表演融汇贯通。我渐渐了解到,铁观音是乌龙茶的一种,它形似观音抱坐,重如铁,得名铁观音。品铁观音讲究闻香、观色,需要“一品,二转,三回味”。闻香是闻铁观音的茶香,有桂花香、玉兰香;观色是看茶杯里的汤色,新茶呈黄绿色。一品,在入口时用舌尖,感觉茶的苦、涩、甘甜;二转,在口腔里回旋茶汤,让牙齿充分接触茶,好茶有壮齿的感觉;三回味,三杯以后,喉部有回甘。品饮铁观音最后,还要喝上一杯白开水,体会水的甘甜,感到此时无茶胜有茶。真正是诗情画意,亦幻亦真。
真正爱上铁观音,是因为我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血糖、血脂、胆固醇指标都很高。经过治疗后,我回家静养。静养期间,为了消磨时光,我买了铁观音,每天下午在夕阳下泡茶,一直喝到开始如厕,解放二便。一个月下来,我检查三项指标,发现血糖、血脂、胆固醇降到正常水平。这时我惊喜地发现,茶还有如此妙用。从那以后,我便经常把铁观音当作礼品送给亲朋好友,既联络感情又送去了健康。
从此,我迷上了铁观音,开始四处找茶。不同产地的铁观音有不同的味道,那种纯正的沁人心脾的铁观音,是住在海拔1700米的“深闺”里的。那年秋天,为了追求向往中的铁观音,我和爱人驱车驰往安溪的深山――铁观音故乡祥华。一路上,山连山坡连坡,十万亩的茶山,云蒸霞蔚,蔚为壮观。这样的山水,能不出好茶吗?车驶近山脚下时,我看到茶农戴着茶帽顺着蜿蜒的山道,往上攀爬采茶。看到茶农的辛劳,让我在山里几次买茶,都不忍讨价还价。
但实际上,祁门红茶风光的背后却也隐藏着深深的危机。第一,祁门红茶所得到的商业待遇远远低于同等质量的其他红茶品牌。另外,国际市场红茶产量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导致我国红茶的出口就丧失了价格优势。
此外,绿色贸易壁垒让祁门红茶出口困难重重;最后,政府缺位,祁门县红茶企业缺少政策支持;再加上企业自身问题凸显使得祁门红茶处于更加急迫的情况。如今,如何通过深入分析比较来挽救祁门红茶丧失殆尽的出口竞争力成了当前厄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笔者的意图所在。
“钻石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哈弗商学院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伯特提出来的,该模型用于分析一国的某种产业为什么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国某个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四个: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机会以及政府作用,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钻石模型图示法表示如下:
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指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禀赋;高级要素指被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 ,包括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
祁门县处皖南地区,丘陵山地较多,土层深厚,有适宜茶树生长的红土,气候条件很好。调研中,祁门县红茶企业均将红茶种植在郊区丘陵,负责人表示他们对每一个茶山都经过详细考察,例如土壤成分、茶山坡度、土层厚度等因素,最终选定本企业的种植基地。
茶叶的成本由生产成本及土地成本构成,由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同,土地成本也相差较大。祁门县位于中部地区,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此外,由于祁门县多属于丘陵地区不适合发展工业,这也是祁门县土地利用机会成本低的一个原因。
虽然祁门红茶的生产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根据我们在祁门县调研的情况来看,祁门县红茶企业主要采用的都是小作坊式生产,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和茶厂,生产规模很小,而且采茶基本上都采用手工采茶的形式。目前祁门县有祁门红茶精制加工企业15家,初制厂100余家,部分红茶加工企业已发展多样化的产业经营模式,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14.55万亩茶园全部通过了省级无公害认证,有1.65万亩的茶园通过了欧盟BCS的有机茶基地认证。
祁门县农业人口人均茶园不足一亩,茶园平均亩产仅23.3公斤,每亩效益580元,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目前还存在祁门红茶品质不佳的问题。
由于受到规模的影响,祁门红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也较低。祁门红茶的生产及加工都是以茶农自主生产为主,生产方式比较分散,造成产业产量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同时质量难以保证,更不可能形成品牌,这样的方式难以适应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此外,祁门红茶生产科研投入不足。对茶产业而言,科研投入主要包括良种茶树育种栽培,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的研发及应用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等。祁门红茶在种植过程中整体的化肥及农药使用水平较高,大部分茶农借助于高残留高毒性的农药来给茶树杀虫除菌,而生物有机肥及生物农药的是使用量低,说明祁门红茶的生产缺少相应的科研投入。
对于祁门红茶的需求分析,我们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着手。就国内市而言,祁门红茶在消费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祁红主要是为了送礼,而且在知名度上祁红逊于滇红、越红等红茶。此外祁红在国内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市场比较狭小。消费者逐渐倾向于购买饮用方便的茶饮料,比如立顿红茶等等。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祁门红茶作为国际知名红茶品种之一,其中一大市场是欧美地区,欧美地区自身红茶产量小,几乎依赖进口。如小兔所示,我们可以看到祁门红茶的主要出口市场。但是近年来,尤其是经济危机之后,欧美许多国家严格农产品进口的审查标准,以各种理由打击中国农产品部分指标不达标,祁门红茶也不例外,其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如何提高祁门红茶的出口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命题。
安徽省祁门县红茶的相关产业主要是指茶叶生产机械加工业,祁门县自1997年开始实施了“名优茶加工机械化技术示范”项目以来,全省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县茶叶生产加工机械化发展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茶叶生产中的田管机械化发展势头强劲。茶叶生产中的中耕、植保、修剪、采摘等机械化技术措施已逐步被广大茶农所认识,茶叶修剪机、茶园中耕机、茶叶采摘机、植保机得到广泛普及,发展快速。
二是茶叶加工产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茶叶质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茶农的重视。比较规模的茶叶加工厂已实现了燃料、废料、原料、半成品、成品之间的分离,并做到加工厂房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有的茶叶加工厂还架设运输索道,从高山上收购鲜叶直接送到加工车间,避免运输中产生污染及变质。
祁门县各大产茶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了多种制茶专用机械,对安徽省茶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第一条自动化、智能化的炒青绿茶初制加工生产线在安徽省研制成功后,安徽省龙头企业机械装备革新和清洁化改造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推进。2007年,安徽省黄山市漕溪茶厂和汪满田茶厂建成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和新研制的名茶自动化生产线,再次成为全国茶区的注目焦点,特别是漕溪茶厂新设备日加工成品黄山毛峰2万斤,对基地茶农生产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近年来,茶叶的包装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包装材料、包装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但安徽生茶叶包装仍存在以下问题,如包装设计过于简单,不够精致,档次低;包装设计雷同,包装表面的图案及文字简单、呆板;茶叶的品牌效应差,虽然市场上销售的茶类品种多样,但由于媒体的宣传不到位,大多数名优茶都没有形成品牌,在国内尚有少许名气,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却寥寥无几。在安徽经常发生“一流产品,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现象。
而国外的茶叶包装注重与国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同步,在包装形式上常采用便携式的纸袋泡茶形式,方便消费者饮用,且不污染环境,环保方便,倍受消费者青睐。由于国内消费者多年习惯用杯子冲茶叶,所以目前速冲红茶市场上还只是联合利华的立顿品牌一枝独秀。若安徽省祁门红茶高品质的茶叶质量加上包装形式新颖独特,色彩艳丽,包装技术先进、优良,定能在国内外增加销量。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加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是任何一个产业,物流的快速发展都是降低成本,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一个必备条件。目前祁门红茶销售渠道比较单一,线上渠道尚未完全开通,若能通过物流业,带动祁门红茶网上、网下的运输服务,拓宽祁门红茶的销售范围,则将有力地推动祁门红茶走出国门。
安徽省祁门县徽商红茶企业主要是采用小作坊式生产,生产规模小,家家户户独立经营,经营分散,市场竞争力弱。对于茶业经营来说,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的必经之路,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产品深加工的先决条件。而进行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因素就是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祁门县虽然有一些大型的茶叶加工企业,比如我们的调研企业安徽省祁门香红茶发展有限公司,但实际上各个企业实力相当,相互竞争,不能产生规模效益,因此培育龙头企业对于祁门红茶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现升值态势。根据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可知,一国货币汇率水平的变动将会影响该国进出口商品价格高德娱乐,进而影响到该国进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会影响该国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汇率变动与安徽省祁门红茶的出口竞争力呈负相关的关系,因此人民币升值将会阻碍红茶的出口,这一作用是不可控的。
茶叶作为祁门重要的农作物,是祁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响应国家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安徽省祁门县政府为发展茶叶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强基地建设,为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科技创新,加大技术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力度;广泛开展茶文化建设,利用茶文化打造产业品牌。另外,祁门县政府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包括对农业机耕、植保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免征营业税;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系列的优惠政策来引入外资,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祁门县红茶产业的发展。
综合前文,我们基于前文对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以下对策建议,以供当地红茶企业管理者参考,以此来促进当地乃至安徽省红茶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在国外市场占据一片天下。
改变众多茶农各自家庭式生产的局面,应积极培育红茶龙头企业,再由龙头企业通过购买土地建立起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将基地里各个茶园承包给每个农户,由农户代为进行生产活动,龙头企业对茶农进行生产技术上的指导和统一管理,这样既能实现对茶园一对一的生产,保证各个茶园出产红茶的质量同时又能促进培育茶叶生产龙头企业。
对运用科学知识开发生态茶园实施补贴奖励制度,通过确立详细的奖励标准、完善的奖励申报、审查制度来促进对优良的茶树的育种及栽培的研究;同时投入相应资金来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以来扶持茶叶研究机构的发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通过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合作,全面升级红茶产业的机械技术条件和科研水平。
在相关支持方面,政府可以投入人力物力及财力来鼓励在茶叶生产机械领域的创新,引导生产力的优化和升级,在优惠政策方面,政府可以落实对于红茶生产线、茶农种植红茶的补贴和优惠,给予红茶企业适当的免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此外红茶行业协会还可以密切关注国外红茶销售动态,了解销售行情及发展趋势,为当地红茶企业的对外出口构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
祁门红茶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借鉴国际上著名品牌的经验,打造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红茶品牌,这样一来,对于红茶的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将有着积极的作用。依托茶文化,加大对红茶知识的宣传力度,而且祁门红茶企业应该在国际市场上加大对祁门红茶的宣传力度,以中国茶文化为载体和依托,对祁门红茶的特点及有关知识进行宣传,增加消费者对祁门红茶的认知程度,以进一步提高出口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空间。
[1]刘淼.战前祁门红茶的海外销售与市场价格分析[J].中国农史, 2004, 4: 57-68
[3]陈栋、卓敏.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续)[J].中国茶叶2009,2:005
[4]林小梅. 浅析祁门红茶衰落的原因[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 1:009
[5]袁自春、戴海燕.当前祁红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之我见[J]. 中国茶叶加工,2002(1): 18-21
[6]邱佳仁.祁门县红茶出口商品基地建设[J].茶业通报,1990,1: 002
[7]仇传慧,章传政.传统徽商的茶叶科技举措及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6): 270-271.
[8]王颖、黄亮.“祁山”红茶浴火难生[J].徽商,2012(6): 50-53
小孙在新加坡留学期间,课余时间在茶馆里打工,深感茶道之高深。于是暑假期间回到北京,专程到东方国艺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充电”,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又返回新加坡。她开始对周围的人“吹”自己会中国茶,并在大学里表演、讲课,教身边的人学习茶道。小孙的茶道表演不仅让同学和老师对她刮目相看,而且“捎带着”挣够了她的留学费用。
在东方国艺总部,一位准备近期回到日本的女士对笔者说:“你们在茶的故乡,这么好的条件,没有学习茶道太可惜了。”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道,一定是源于中国,原汁原味的。东方国艺的熊志惠女士介绍时这样说。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也就成了茶源自于中国最早的记录与凭证。据说,唐朝时,日本寺院的和尚来到中国,开始学习茶道,而后带回茶的种子和中国的茶文化并加以繁衍。而英国人喜爱喝茶的习惯,则传说是当年中国的红茶在厦门港易,带到荷兰,又转给欧洲某个国家的公主,公主很喜欢喝中国的红茶。后来公主嫁给了英国的王子,将茶带到了英国的皇室,于是英国皇室开始从中国进口茶叶。英国皇室的“楷模”作用推动了英国人喝茶的习俗,并讲究起喝茶的“繁文缛节”来:英国人早上起床,习惯空着肚子喝茶,并命名为“床茶”;上午8时还要喝一次“晨茶”;午饭后,还有一次“午后茶”;而到了下午4点半左右,就是饮“下午茶”的时间;到了晚饭后他们还要喝一次“晚饭茶”。
喝茶,就要懂茶。熊女士介绍说,做茶道和茶艺师最初级的也要知道中国有多少茶类、各类茶有什么特点?学会基本的、规范化的泡茶:一种是表演型的,一种是实用型的。根据茶的绿、红、黄、白、黑五种分类,又根据不同产地形成各自特点,掌握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时间、茶与水的不同比例等等,才能把茶泡得好。比如乌龙茶是部分发酵茶,其中产自福建武夷山的水仙,属于乌龙茶的一个种类。这样的茶与水的比例是1:20,即1克茶20毫升水,就它而言,第一泡的时间是40秒。而乌龙茶中的铁观音,第一泡就要50秒。
解渴是茶的基本功能,但是,饥渴的时候往往难以喝出好茶的味道。茶是需要品的,好茶好水好环境好音乐好朋友,是品茶人刻意营造出来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品的茶绝对是不一样的。茶,既可以大杯解渴式地喝,还可以小杯一个人独饮,静静地感受茶的魅力;既可以两人或三五知己斗茶,朋友聚会沟通;又可以用于会议招待、商务洽谈的场所。
喝茶本是很个人、即得即失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对茶的独特喜爱和喝茶习惯,如泰国人喜欢饮冰茶,在热气腾腾的一杯热茶中放入一些冰块;埃及人则喜欢饮甜茶,茶中放入许多白糖,同时备一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品茶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它可以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亦可品味文化,提高生活品质。
但是,茶又是一种媒介和载体,可以把方方面面的人联系在一起,客人到家、朋友来访都先敬一杯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和酒相比,茶的功能更广、也更雅一些。酒桌上的合同不一定是理性的,但茶桌上的合同一定是理性化的结果。
难怪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熊女士说,现在有一种全民学茶的趋势,它不分职业、不分职位、不分年龄,反映了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希望能够多掌握一项技能,而这种技能又和当代人所追求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茶道、茶艺就恰恰符合了市场和人们的这种需求。
在学习茶艺的人中,有不少专程从日本、韩国来的人,他们组合成专门的“茶文化学习团”,来到北京进行至少一周的学习,也有的是全家几口人一起来的。一些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国外总是遇到别人问他们有关茶的各种问题,答不上来的就觉得很尴尬,有心者则出国前就把掌握茶道列入到国外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先学为快。
学习茶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我国制定的茶艺师职业标准,将茶艺师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并分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五个等级。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为基本起点,并根据这一岗位的特性,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较敏锐的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
当然,仅有这些还只是个基本条件,还要经过初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4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基础知识方面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如:中国用茶的源流、饮茶方法的演变、茶文化的精神、中外饮茶风俗等;茶叶知识,包括茶树基本知识、茶叶种类、名茶及其它产地、茶叶品质鉴别知识、茶叶保管方法等;茶具知识,如茶具的种类及产地、瓷器茶具、紫砂茶具、其它茶具等;品茗用水,如品茶与用水的关系、品茗用水的分类、品茗用水的选择方法;还有茶艺基本知识,包括品饮要义、冲泡技巧、茶点选配;以及科学饮茶、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等。而技能方面,则涵盖了礼仪、接待、茶艺准备、茶艺演示、茶事服务和销售等。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茶叶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打造茶品牌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通知》乐委办发〔2010〕13号精神,现就做好我市2012年度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有关事项通知下。
茶园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新建面积7.7万亩,全市新改建茶园面积15万亩。改造面积7.3万亩。
1.创建茶叶标准园。区、区、市、县、井研县、县、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和县等9个县(市、区启动10个茶(花千亩标准园创建工作。
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万亩示范区。区、区、市、县、县、县和县等7个县(市、区启动建设8个现代农业茶(花产业万亩示范区。
建设产业带。五犍沐茶叶产业带上新建茶园2.1万亩、茉莉花0.5万亩。产业带上茶园面积达15.4万亩、茉莉花面积达3.5万亩。启动断头路建设,改造茶园0.95万亩。贯通主体路。
现代农业茶(花产业万亩示范区建设。分别在区、县、县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茶(花产业万亩示范区。
新建茶树良种繁育基地400亩、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区500亩。省茶树良种繁育中心。以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为依托。
西南茉莉花产业中心。建设茉莉花种质资源圃50亩。建设70亩蜀南茉莉香都。加快启动100亩茉莉花茶加工区。
深入打造茶区域品牌。规范茶地理标志使用,全面提升中国绿茶之都品牌效应。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维护。
新建高标准示范茶园须进行无公害环境评估。厢内种植两行,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环境要求。新建茶园选择名山131福选9号、福顶大白、中茶302川沐28号、马边绿1号等省级以上无性系良种。采用双行单株种植方式。6尺开厢。行距1.3尺-1.5尺,窝距5寸-6寸,亩植4000-5000株。深挖种植沟、重施基肥,完成三次定型修剪。改造茶园要平整梯地,深翻土壤,整治排灌系统,换种新植。对重金属超标的老茶园,要弃园还林。改种换植要与改土、改园同时进行。
万亩示范区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有关要求执行。标准园建设严格按照《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规范(试行执行。
完善基础设施。标准园和示范区做到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四网配套。大力实施产业基地的田间排灌、田型调整、田间提蓄、田间道路等工程。茉莉花园做到田成方、土成型。因地制宜配套蓄水池、囤水田。茶园做到梯面平整、梯壁牢固。
开展绿色防控。坚持农业防治为基础。发挥茶园自然调控能力,改善茶园环境。加强生态调控的力度。开展生物防治,茶园释放捕食螨防治等,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采用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和趋蓝性,采取色板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采用频振式灭虫灯对鳞翅目类等害虫进行诱杀。标准园、示范区配备相应的杀虫灯和黄(蓝板。
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示范区成立统防统治专业队和无公害农药肥料配送中心。实行茶园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施药示范区茶农使用茶园质量追溯管理卡实行茶园农药肥料建卡制度。对示范区农户茶园进行编号,设专人负责茶园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发放地块标识牌,将茶农茶园基本情况和施肥施药情况在管理卡上详细记录。增强茶农的安全管理意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建设生态茶园。维持和恢复茶园的生物多样性。营造防护林。茶园内提倡种植落叶阔叶林,茶园四周及道路两旁种植高大落叶类乔木树种。实现茶-林(果、药生态种植模式,每亩茶园内植树8-12株,探索畜(禽-沼-茶生态经济循环模式。
实施测土配方、地力培肥。配套茶园设施农业。大力推广机剪、机采、滴灌等设施农业。
制订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茶叶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加强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发展茶产业的重要性。形成合力,积极主动支持茶产业发展。
总结历年来茶叶基地建设的经验,为降低投资成本,确保合格种苗的供应,建一块成效一块,使茶叶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快当地人民群众致富步伐。我办于**年10月,投资31.01万元,在勐堆关口建成茶苗繁育基地24.33亩,出圃茶苗468万株,全部于2009年7月无偿提供当地人民群众种植。
全县2009年茶叶计划种植任务3000亩,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区域内发展,由所涉乡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完成。为扎实做好此项工作,我办与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勐堆、忙丙2个乡于4月15日成立了茶叶种植工作组并正式进村入户开展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2个乡7个村同时于7月10日开始定植,7月31日全面结束,总投资270.48万元,共完成茶叶种植4830亩(含补植1730亩),占计划数的161。同时,借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忙丙乡实施完成低产茶园改造4000亩,占计划数的100。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76046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19089亩,有机茶园1000亩。采摘面积51584亩,总产量2285吨,平均单产44公斤/亩。茶园面积不断增加,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由于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茶叶市场极巨变化,对茶叶产业的冲击很大,不少茶农和企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鉴于此,市、县两级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营销战略,使茶叶产销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县全年鲜叶平均收购价1.2元/公斤,毛茶总产量达到2285吨,比去年增加188吨,平均销售价格6.5元/公斤,实现茶叶农业产值1485万元,比去年减少612万元,茶农人均收入110元。从毛茶分类产量来看,晒青茶2055吨,占90;ctc红碎茶200吨,占9;红条茶30吨,占1。随着市场的拓展和加工技术的提高,再加工茶的数量不断上升,全县全年精制茶达到840吨,其中:普洱茶610吨,ctc红碎茶200吨,红条茶30吨,总体占全县毛茶总产量的37。产量比上年增加12吨,销售平均价格27元/公斤,比上年减少2元/公斤。总体上看,茶叶总产值、茶农收入比上年都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我办经常深入企业帮助其收购资金的协调,做到应收尽收,不向茶农打白条,在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卖茶难和茶贱伤农的现象。从而出现了全县的茶叶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的景象,整个茶叶产业处于良好发展趋势。
2009年度,市上下达我县的茶叶产销任务为:完成茶叶总产量2202吨,完成精制茶销售量800吨。通过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年共完成茶叶总产量2285吨,完成精制茶销售量840吨,分别占任务数的104、105,超额完成了任务。
根据年度基地发展规划,我办自筹资金提前一年就近建设地块建立茶苗繁育基地,以确保合格茶苗在种植期间无偿足额提供当地群众种植。
在茶叶种植期间,我办与有关乡人民政府成立年度茶叶种植工作组,统一领导全县茶叶种植工作,以保证计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春夏茶期间,联合有关部门对茶叶产区茶叶采摘、加工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茶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当年对忙丙乡忙丙村15个村民小组的茶农1520人(次)分15场(次)进行了实地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全县泡核桃“三率”建设管护大会战现场培训会议结束后,我办随即由主要领导带队,一行3人于6月8日进入挂钩点忙丙村。10日下午在春花坝对全村村民小组长等50余人进行了现场培训,正式拉开了对自**年至今所建设且符合“六个一”标准的12000亩泡核桃“三率”建设管护的各项工作,按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于12月14日参加挂钩点忙丙村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并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四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于2009年4月12—15日在昆明隆重举行。
为充分展示××普洱茶品牌,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经请示县人民政府同意,我县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朵盛文任团长,政府专项预算安排参展费用,带领县茶办和外贸公司、忙丙茶厂2户茶叶龙头企业共12人参加了这一盛会。
在整个展会当中,我县2户企业共有30个茶叶花色品种参展,现场实现销售收入2万元,达成供货协议40万元。
通过参展,一是开阔了视野,进一步经受了考验和锻炼;二是获取了新的市场信息,为下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这次参展活动,收效甚多,启发也很大。参展团全体成员深刻意识到,我县的茶叶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切实按照“科技提高品质,文化提升价值,品牌开拓市场”和“闯关东、走西口、稳广东、销香港”的要求认线、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认真搞好项目储备
多年来,我县茶叶创新项目普遍存在少而单一的现象,失去了很多立项实施的机遇。对此,我办在年初即着手同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农开办、县科技局等部门对有关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严格筛选后纳入部门项目库,采取逐年分头申报的办法向上争取立项支持,切实有效推动我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共向省、市创新办申报基地建设、厂房改造、品牌创新3个项目,通过跟踪,已批准立项实施1个,获得无偿资金补助10万元。
重点抓宣传教育,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控。
各级主管部门深入实地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为茶叶加工企业提销信息,做好促销工作。
总结分析以往的建设经验,××茶叶产业的希望在于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产业化开发几方面的认知上,与此同时,树立好品牌竞争和忧患意识。对此,茶园建设既要重点布局在龙头企业幅射范围,围绕龙头企业发展茶叶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又要兼顾在基础相对较好、茶农种茶积极性高、生态和水电路条件适宜的区域大力发展高优茶园。另外,各级各部门都切实树立起扶龙头、促基地、兴产业的思想,为茶叶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为做强做大做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茶叶产业区和茶叶企业,构建现代化的茶叶产业体系,实现全县的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八点建议意见:
一是坚持集约化发展战略,以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走内涵发展道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茶叶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当前农业发展受土地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今后茶叶生产要以巩固提高为主,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挖掘内潜,增优改劣,提质增效,走内涵发展道路,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二是坚持区域化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优势茶产品和优势茶产区为重点,推进茶叶优势区域建设。要以资源为依托,挖掘地方特色产品,培育优势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要优化茶叶区域布局,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做强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区域化生产。
三是坚持优质化发展战略,以强化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标准的完善制订与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有效监控,推进和规范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生产。
四是坚持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发挥行业协会功能为重点,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分散生产经营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今后一要依靠国家与地方政策,扶持重点茶叶龙头企业,组建一些“产、制、销一体化”的大型茶叶企业集团,逐步实现区域连锁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二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作用,把分散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诚信经营、一致对外”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五是坚持品牌战略,以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的认同化为企业创品牌的工作重点,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茶叶产业、茶叶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培育出有特色、知名度高的品牌。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的认同化是知名品牌的基本特征与要求。茶叶企业要围绕这些方面创造条件,培育自己的品牌,扩大品牌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是坚持产品多样化与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开发新产品、新花色、市场新领域为重点,拓展茶叶消费与市场新空间。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对茶叶多样化的要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名优茶。出口企业除经营好现有传统绿茶、特种茶外,还要大力开拓新的符合国际口味的特色品种。要积极探索茶叶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研究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开拓茶叶新用途。要挖掘和弘扬茶文化,通过茶文化、茶会展、茶艺馆业等的发展,以及各种形式的品茶宣传活动,拓宽茶叶的销费渠道,促进茶业经济的发展。
七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各级政府、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滥用农药、化肥、无证照经营和卫生不达标以及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等重大问题进行严厉查处,全面动员社会参与监督,对那些危害社会、影响声誉的不法行为媒体曝光,加大对茶叶增产、优质、生态、无污染的宣传,吸引采购商进入,建立起合理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总结历年来茶叶基地建设的经验,为降低投资成本,确保合格种苗的供应,建一块成效一块,使茶叶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快当地人民群众致富步伐。我办于**年10月,投资31.01万元,在勐堆关口建成茶苗繁育基地24.33亩,出圃茶苗468万株,全部于**年7月无偿提供当地人民群众种植。
全县**年茶叶计划种植任务3**亩,在“十一五”期间规划区域内发展,由所涉乡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完成。为扎实做好此项工作,我办与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勐堆、忙丙2个乡于4月15日成立了茶叶种植工作组并正式进村入户开展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2个乡7个村同时于7月10日开始定植,7月31日全面结束,总投资270.48万元,共完成茶叶种植4830亩(含补植1730亩),占计划数的161。同时,借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忙丙乡实施完成低产茶园改造4**亩,占计划数的100。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76046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19089亩,有机茶园1**亩。采摘面积51584亩,总产量2285吨,平均单产44公斤/亩。茶园面积不断增加,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由于受国际大气候的影响,茶叶市场极巨变化,对茶叶产业的冲击很大,不少茶农和企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鉴于此,市、县两级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营销战略,使茶叶产销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县全年鲜叶平均收购价1.2元/公斤,毛茶总产量达到2285吨,比去年增加188吨,平均销售价格6.5元/公斤,实现茶叶农业产值1485万元,比去年减少612万元,茶农人均收入110元。从毛茶分类产量来看,晒青茶2055吨,占90;ctc红碎茶200吨,占9;红条茶30吨,占1。随着市场的拓展和加工技术的提高,再加工茶的数量不断上升,全县全年精制茶达到840吨,其中:普洱茶610吨,ctc红碎茶200吨,红条茶30吨,总体占全县毛茶总产量的37。产量比上年增加12吨,销售平均价格27元/公斤,比上年减少2元/公斤。总体上看,茶叶总产值、茶农收入比上年都有所下降。尽管如此,我办经常深入企业帮助其收购资金的协调,做到应收尽收,不向茶农打白条,在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情况下没有出现卖茶难和茶贱伤农的现象。从而出现了全县的茶叶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的景象,整个茶叶产业处于良好发展趋势。
**年度,市上下达我县的茶叶产销任务为:完成茶叶总产量2202吨,完成精制茶销售量800吨。通过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年共完成茶叶总产量2285吨,完成精制茶销售量840吨,分别占任务数的104、105,超额完成了任务。
根据年度基地发展规划,我办自筹资金提前一年就近建设地块建立茶苗繁育基地,以确保合格茶苗在种植期间无偿足额提供当地群众种植。
在茶叶种植期间,我办与有关乡人民政府成立年度茶叶种植工作组,统一领导全县茶叶种植工作,以保证计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春夏茶期间,联合有关部门对茶叶产区茶叶采摘、加工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茶农的生产技术水平。当年对忙丙乡忙丙村15个村民小组的茶农1520人(次)分15场(次)进行了实地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全县泡核桃“三率”建设管护大会战现场培训会议结束后,我办随即由主要领导带队,一行3人于6月8日进入挂钩点忙丙村。10日下午在春花坝对全村村民小组长等50余人进行了现场培训,正式拉开了对自**年至今所建设且符合“六个一”标准的12**亩泡核桃“三率”建设管护的各项工作,按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于12月14日参加挂钩点忙丙村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并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第四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于**年4月12—15日在昆明隆重举行。
为充分展示××普洱茶品牌,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经请示县人民政府同意,我县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朵盛文任团长,政府专项预算安排参展费用,带领县茶办和外贸公司、忙丙茶厂2户茶叶龙头企业共12人参加了这一盛会。
在整个展会当中,我县2户企业共有30个茶叶花色品种参展,现场实现销售收入2万元,达成供货协议40万元。
通过参展,一是开阔了视野,进一步经受了考验和锻炼;二是获取了新的市场信息,为下步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这次参展活动,收效甚多,启发也很大。参展团全体成员深刻意识到,我县的茶叶产业要发展,就必须切实按照“科技提高品质,文化提升价值,品牌开拓市场”和“闯关东、走西口、稳广东、销香港”的要求认线、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认真搞好项目储备
多年来,我县茶叶创新项目普遍存在少而单一的现象,失去了很多立项实施的机遇。对此,我办在年初即着手同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农开办、县科技局等部门对有关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严格筛选后纳入部门项目库,采取逐年分头申报的办法向上争取立项支持,切实有效推动我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年,共向省、市创新办申报基地建设、厂房改造、品牌创新3个项目,通过跟踪,已批准立项实施1个,获得无偿资金补助10万元。
重点抓宣传教育,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控。
各级主管部门深入实地认真调查研究,积极为茶叶加工企业提销信息,做好促销工作。
总结分析以往的建设经验,××茶叶产业的希望在于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产业化开发几方面的认知上,与此同时,树立好品牌竞争和忧患意识。对此,茶园建设既要重点布局在龙头企业幅射范围,围绕龙头企业发展茶叶基地建设,提质增效,又要兼顾在基础相对较好、茶农种茶积极性高、生态和水电路条件适宜的区域大力发展高优茶园。另外,各级各部门都切实树立起扶龙头、促基地、兴产业的思想,为茶叶产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今年我县由于一些茶区茶园田间管理加强,而且有较多新投产茶园的补充,使产量总体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整个茶区雨水少、阳光足,在制茶期间没有受天气影响;加上经过多年的技术培训,茶农制茶技术相对成熟;同时由于茶农的茶叶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茶叶农药残留普遍得到有效控制,加上今年茶叶销售形势好,生产效益增加,茶农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可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茶树品种更新跟不上市场要求,老茶园多,品种更新慢。茶园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种植的,生产效益较低。品种较单一,采收期集中,雇工困难,采收不及时,采摘质量差,影响茶叶品质。
二是产销组织化程度低。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经营阻碍了技术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小作坊及传统生产,影响茶叶品质,难以培育品牌。
四是技术措施不到位。多年来我县没有发展茶叶专项资金,基层茶叶技术推广部门经费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推广难度大,造成技术措施不到位。
在新的一年里,我办将切实按照全县茶叶产业发展一盘棋的思路,以区域化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以科学创新机制为动力;以改善茶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和生态环境条件,提质增效,提高茶叶单产,使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同时,加大对新产品研制和开发,扩大加工企业投融资渠道,确保我县茶叶在县内最大限度得到加工升值增效,让产品向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方向发展,使古茶树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具体要力争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力争实施完成低产茶园改造6**亩,同时加强对历史茶文化和民族茶文化的挖掘,合理开发和保护茶产业。
四是规范茶叶市场秩序,避免无序竞争,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龙头企业,使之做大做强做活、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品牌效应。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以市场为导向带动机制创新,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有效促进茶叶产业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1、认真贯彻落实好茶叶发展政策,有效引导茶叶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活动,督促有关实施主体做好己建项目的跟踪管理,切实抓好新建项目的组织落实工作。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为边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明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3、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其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有力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4、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协调好各级各部门关系,发扬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抓出成效。
为做强做大做活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茶叶产业区和茶叶企业,构建现代化的茶叶产业体系,实现全县的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八点建议意见:
一是坚持集约化发展战略,以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走内涵发展道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茶叶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当前农业发展受土地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今后茶叶生产要以巩固提高为主,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挖掘内潜,增优改劣,提质增效,走内涵发展道路,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二是坚持区域化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优势茶产品和优势茶产区为重点,推进茶叶优势区域建设。要以资源为依托,挖掘地方特色产品,培育优势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要优化茶叶区域布局,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做强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区域化生产。
三是坚持优质化发展战略,以强化标准体系与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标准的完善制订与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有效监控,推进和规范无公害、绿色食品茶叶生产。
四是坚持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发挥行业协会功能为重点,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分散生产经营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今后一要依靠国家与地方政策,扶持重点茶叶龙头企业,组建一些“产、制、销一体化”的大型茶叶企业集团,逐步实现区域连锁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二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作用,把分散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诚信经营、一致对外”的行业自律机制,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五是坚持品牌战略,以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的认同化为企业创品牌的工作重点,增强市场竞争力。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茶叶产业、茶叶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培育出有特色、知名度高的品牌。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市场的认同化是知名品牌的基本特征与要求。茶叶企业要围绕这些方面创造条件,培育自己的品牌,扩大品牌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是坚持产品多样化与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开发新产品、新花色、市场新领域为重点,拓展茶叶消费与市场新空间。要最大限度满足市场对茶叶多样化的要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名优茶。出口企业除经营好现有传统绿茶、特种茶外,还要大力开拓新的符合国际口味的特色品种。要积极探索茶叶综合利用产品开发,研究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开拓茶叶新用途。要挖掘和弘扬茶文化,通过茶文化、茶会展、茶艺馆业等的发展,以及各种形式的品茶宣传活动,拓宽茶叶的销费渠道,促进茶业经济的发展。
七是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各级政府、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滥用农药、化肥、无证照经营和卫生不达标以及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等重大问题进行严厉查处,全面动员社会参与监督,对那些危害社会、影响声誉的不法行为媒体曝光,加大对茶叶增产、优质、生态、无污染的宣传,吸引采购商进入,建立起合理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同志们,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举全区之力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起步年、基础年。因此,要发展生态茶产业,抓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意义特殊。一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党的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决“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全党工作的重要要求。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就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生态茶产业是我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具有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的发展,促进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茶树是多年生经济植物,只要加强管理,其经济寿命都在几十年以上。种植茶树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大,而且在三年以后才开始见效。但种植一次却要管几十年,甚至管人生的一辈子,可以说是一劳永逸之事,能够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茶叶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神奇的饮料,其保健作用得到了更多科学家的证实,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的各种保健饮品层出不穷,有的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茶叶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好。根据我区现有茶叶生产水平,茶叶在盛产期,每亩茶园至少可产干茶300斤,产值达6000元以上,农民仅卖茶青就可以收入3000至4000多元。此外,茶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劳动务工收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要求,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生态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迅速掀起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热潮。二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破口。党的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党的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为我们今后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实施“强农稳区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上一页”战略,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是,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步伐较慢,小农经济特征明显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生态茶产业是以商品生产为核心,以规模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有利于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用现展理念指导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有利于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从而形成以资本高投入为基础,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现代农业形态。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把生态茶产业作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又符合铜仁区情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三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党的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前提。我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长期以来,由于受“以粮为纲”传统思想的影响,全区农业生产均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特色农业发展滞后,以致特色农产品规模小、品种杂、市场竞争力弱,农业综合效益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较大,要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我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我国亚热带阔叶红壤、黄壤重要的分布区,其土壤和气候都适宜于种茶。加之我区广大人民群众自古就有种茶饮茶的习惯,发展生态茶产业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特别是通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已有茶园面积13.8万亩,茶叶加工企业49家,逐步建立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体系,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茶叶专业队伍,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茶叶生产经营经验,为发展生态茶产业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全区有宜茶面积120多万亩,现有茶园仅占宜茶面积的8.3%,为规模发展生态茶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作为健康原生饮品认识的加深,茶叶市场进一步壮大,为发展生态茶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地委、行署立足区情,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扬长之举,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立党为公,事茶为民的思想,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的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利用冬闲时期开垦茶园,为初春时节茶苗移栽打牢基础。四是发展生态茶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党的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作为党执政的新理念,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情况的战略选择。大家知道,没有生态安全,人类就会陷入最深刻的生存危机;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也就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而茶树则是多年生常绿木本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构建和谐铜仁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宜茶荒山荒坡、低产林地、次生林地和坡耕地建成标准化茶园,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总之,发展生态茶产业既是强农之举,更是利民之举。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生态茶产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要事来部署,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工作来推进,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务求首战必胜,努力实现今年全区建设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2500亩,高标准无性系无公害茶园10万亩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实现无公害茶叶认证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60%,其中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认证占茶园总面积的30%。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x专员的讲话精神,强力推进我区生态茶产业的发展讲六点具体意见。
第一,抓紧编制规划。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各地要提高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围绕地区规划的三个产业带,在深入调查研究、专家研讨的基础上,抓紧完成本地的茶产业发展规划。这项工作千万不能拖,时间拖得越长越不利,特别是对投入影响大。地区已作出安排,从今年起,要整合部分涉农资金,重点投向茶区,用于发展生态茶产业。年初正是各部门上报项目的关键阶段,如果各县不尽快把规划编制出来,与有关部门对接,一旦项目上报获得审批,要想调整难度就很大,甚至几乎不可能,到时就难以保障对茶区的投入。因此,各地要千方百计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已完成规划初编的,要进一步修改完善;还没有完成规划编制工作的,最迟在今年元月15日以前必须完成。
在规划编制时,一定要注意规划的质量。一个好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应该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既有系统性又有可操作性,既要充分考虑基地规模、品种选择,又要充分考虑加工布局、市场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都很强的系统工程,仅靠行政干部和几个“土专家”是难以完成的。对此,各县、市、特区务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宁可多花一点钱,也要请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来帮助编制规划,要根据气候、土壤、地理环境等条件,科学布局,合理划分茶园基地、茶青市场、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的重点区域,着力搞好25度以下宜茶非耕地茶园建设规划,重点规划培育万亩茶园乡镇和千亩茶园村,保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同时,要注意与其它规划相衔接。要把生态茶产业纳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大农业来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与林业发展、土地利用、旅游开发、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远期规划要与年度计划相衔接,把规划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年度计划中,明确进度,有序推进。当务之急是各地要尽早将今年新建10万亩茶园计划任务,逐一落实到乡镇、村组和农户,并造册登记,确保面积真实可靠,没有水分。
第二,抓好苗圃建设。苗圃建设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建好苗圃,才能保证品种纯度,稳定茶苗价格,保证茶苗供应,为大规模茶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要按照“政府补贴、市场运作、订单育苗”的方式,走自繁自育自用的路子,着力解决新垦茶园的茶苗供应问题。从今年至2010年,全区每年要建苗圃2500亩以上,确保每年提供茶苗4亿株以上,满足10万亩以上新垦茶园用苗需求。要科学选址,建设一个1000亩以上的高标准养穗母本园,为茶苗基地建设提供优质穗条。尤其要千方百计地完成今年2500亩无性系茶苗繁育任务,不允许打丝毫折扣。从目前统计的情况看,全区只完成育苗1520亩,其中石阡县600亩、松桃县500亩、印江县200亩、沿河县50亩、德江县50亩、江口县120亩,思南、玉屏、铜仁正在进行保温育苗。除江口、松桃外,其他县、市都没有完成任务。大家知道,我们原定今年建茶园5万亩,因而按2500亩下达了茶苗繁育任务,但后来省委领导要求我们自加压力,增大任务,要求完成10万亩茶园建设。如果2500亩育苗任务没有完成,那么茶苗的缺口将更大,完成建园任务的难度也会越大。各县、市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切实加快进度,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多育,为完成今年茶园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在这里我再次强调,各县、市一定要按照德江现场会“把握标准、选好品种、稳定价格”的要求,认真抓好育苗工作,并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在建设标准上,要严格按照苗圃建设的技术规范要求,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提高苗圃质量和效益;在育苗方式上,要始终坚持“市场运作,订单育苗、合同管理”的原则,在育苗前,各县(市)政府要和育苗主体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确保茶苗的生产和供应;在育苗主体上,要坚持大户育苗、专业化育苗的发展方向,大力引进区外有资金、懂技术的客商来我区投资苗圃建设,积极鼓励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茶叶生产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大户育苗;在茶苗价格上,要按照低于市场、略有赢利的原则,合理确定区内的茶苗供应价格,原则上区内每株苗不得超过0.1元;在品种选择上,现阶段主推“福鼎大白茶”,搭配引进“黔湄系列”、“龙井长叶”、“龙井43”等部级良种,地区农业局要加强对各地引进品种的监管和把关,确保品种纯度和质量;在育苗补助上,对集中育苗10亩以上、每亩出苗12万株以上的苗圃,地、县各按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扦插结束、验收合格后补助50%,茶苗出圃兑现订购合同后补助50%。在抓好苗圃建设的同时,各县、市要提前做好苗木需求预测,一旦有缺口,要及早到区外定购茶苗,确保今年茶园建设的用苗需求。
第三,抓好茶园建设。茶园建设是生态茶产业走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之路的前提条件。没有规模茶园,就没有茶产业的规模化。今年,我区要新建茶园10万亩,任务繁重而艰巨,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心理,必须集中精力,抓住季节,打好移栽攻坚战。根据茶树的生长规律,每年有春秋两次栽植期,即每年的二、三月和九、十月。各地一定要抓住季节,适时移栽。特别是二、三月这个阶段,是茶树栽植的最佳时节,务必要抓紧抓好,确保在这个阶段完成任务数的90%以上。从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看,各地都在圈地整土、落实面积,希望同志们抓紧抓紧再抓紧,尽早完成基础性工作,一旦进入定植期,就要全力以赴抓紧移栽。
为了确保完成今年茶园建设任务,在工作中,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示范、农户为主、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从国家、集体建茶园向农民、企业自主建茶园方向发展,以农民为主体,鼓励能人、大户、私营企业主、机关干部职工租赁土地发展规模茶园。坚持按无公害茶的要求建设规范化、标准化茶园,要一律采用省部级以上的优良品种,一律按最先进的茶园规范要求建园,使新建茶园符合下列标准:即园地要选择ph值在6.5以下的酸性土壤,坡度在25度以下为宜,开垦深度初耕在50公分以上、复耕在30公分以上,亩施底肥农家肥1000公斤或沤制土肥、作物桔杆1500公斤,或油枯150公斤、磷肥100公斤,每亩定植无性系良种茶苗4500株左右。农业部门要把好品种质量关和栽培技术关,对质量不好的品种要坚决不用,开挖深度不够的茶园要坚决返工。坚持建管并重,防止和纠正重栽轻管的不良现象,解决好管护投入不足的问题。茶叶是一年移栽、两年起步、三年见效的经济作物,为确保栽得下、稳得住、能发展、有长效,要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路子,引导和鼓励茶农在新垦茶园套种辣椒、花生等矮杆作物,有效解决茶农短期收入和幼龄茶园的管护经费,克服茶园见效前的收入“缺氧期”。坚持统筹安排,注意解决好劳动力投入问题。茶园建设作业包括整土、移栽、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病虫防治、茶树修剪和采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而且劳动强度大。现在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十分紧张,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县、乡党委、政府要认真谋划,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组织农村现有劳动力、动员外出务工人员投身茶园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农机开垦,进一步加大落实购机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置茶机具,提高劳动效率。要积极组织区内现有的机耕队,并大力引进区外的联合机耕队,广泛开展机耕作业,帮助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确保茶园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第四,抓好技术示范推广。提高茶叶科技含量是增强茶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没有技术规范,没有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就无法保障茶叶生产的质量,也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规模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抓好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尽快制定以茶叶生产为重点的相关技术规程和技术要领。地区农业局要结合全区土壤、气候条件,参照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食品(茶叶)、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标准等质量标准体系,依托中国茶科所、贵州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尽快制定我区茶叶质量标准和生产、管理、加工相关技术规程,建立健全从生产源头到加工成品和包装销售的茶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
要抓紧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区现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百人,与未来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培训一批茶产业从业人员。要加强与茶叶科研机构合作,聘请茶叶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要有计划地组织茶业技术人员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培训、深造;要在茶园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展茶农培训,使茶农逐步掌握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结合“绿色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培养茶叶种植、加工的科技示范能手,提高茶叶技术推广力度。
要加大茶叶生产的科技推广力度。要根据国内国际市场对茶叶质量的新要求、新变化,结合我区实际,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有选择地激励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和种茶大户,依托科研院校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加快知识与资本有机结合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积极探索企业、种茶大户与科技示范场、科技致富带头人、科研院校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的技术推广新模式,并在全区及时组织示范推广,为茶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要设立茶叶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茶叶新品种引进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加工新工艺研究、无公害技术示范,确保茶叶科技推广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发挥部门示范作用,农口部门要带头到农村抓示范试点工作,每个部门都要兴办50亩的示范基地,为全区茶叶科技的应用、推广提供支持。还要加强质量认证工作,在茶园生态环境、土壤和施肥管理、病虫害治理、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包装贮藏和运输、产品销售等诸多因素上,逐步与“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标准和要求接轨,鼓励和支持生产单位积极搞好无公害茶、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认证申报工作,全面提高我区茶叶产品的综合效益。
第五,抓好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各地在抓好茶园建设的同时,要把培育和壮大茶产业龙头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尽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带动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目前,我区虽然有49家茶叶加工企业,但大多数都是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加工成本高、资源损耗大的微小企业,形不成规模效应。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的优化重组,以贵州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为重点,打破地域、行业界限,采取联合、参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来扩大规模,以增强企业的活力、实力和辐射能力,从而担当起带动生态茶产业发展的重任。与此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我区梵净山、乌江的知名度、优越的自然环境、“兴工富区”的浓厚氛围,依托大龙、大兴工业园区,积极引进、扶持经济实力强、经营理念先进、市场营销好的龙头企业,进行优质茶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叶深加工开发,拉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增加附加值,促进茶叶经济的增长。要积极发展茶产业中介组织,鼓励乡、村成立茶叶合作组织,鼓励茶叶企业、科研单位和茶农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参股,组建“互利互惠、配套联动、共兴共荣”的经济合作组织。要大力培育发展茶叶市场,建立和完善以茶叶批发市场为主,专卖店、专卖柜等为辅的营销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努力扩大我区茶叶的市场占有份额。要尽快在铜仁市建设一个规模大、功能全、设施配套、辐射能力强的武陵山区茶叶批发中心市场,实现与全省、全国茶叶市场的有效对接,使其成为黔、湘、渝、川周边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在印江、石阡、松桃、沿河、德江各建设一个茶叶产地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主要产茶区建设茶青交易市场,促进茶青向加工能力强的企业集中。要坚持“先准入、后规范”的原则,引导茶商进市交易,营造公平、安全、守信的市场环境,确保茶商合法权益。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自营出口权,扩大茶叶出口,抢占国际茶叶大市场。
要加强品牌建设。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谁拥有名牌,谁就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今后茶叶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质量、价格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品牌的竞争。因此,全区上下要牢固树立以特色创优势,凭优势创品牌,用品牌闯市场的理念,突破以前以行政区域抓茶业的思维方式,打破各自为战僵局,集全区之智走品牌制胜之路,实现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的有效转变。今年,全区要着力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品牌资源,打造铜茶新形象。要围绕梵净山、佛顶山和乌江“两山一江”,着手开展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等基础性工作,集中力量,合力打造梵净山、佛顶山和乌江茶叶品牌。同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梵净翠芽”、“梵净翠峰”、“泉都碧龙茶”、“武陵春富硒茶”等茶叶品牌为基础,不断研制茶叶新品种和新产品,根据不同的消费区域、消费群体、消费层次,积极开发高中低档劳保用茶、旅游用茶、礼品用茶、外销用茶等,形成铜茶系列产品,树立铜茶新形象。二是强化市场营销,扩大铜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常言道,“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养在深闺人未识”,任何一个产品要形成品牌,当然质量固然很重要,但是也离不开强大的宣传攻势,也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可能形成品牌。因此,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统一策划、制定铜茶品牌的宣传打造方案。要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全省或全国大型茶叶博览会,这既可以跟踪同行动态,通过与著名品牌茶叶同台亮相,扩大知名度,又可以寻找差距,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品质,创建自己的省优、部优特色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要弘扬茶文化,借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研讨会、展销会、旅游节等大型活动以及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我区深厚的茶文化、优良的茶叶品质和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巨大优势;通过广办茶庄、茶店、茶馆,集“喝茶、演茶、看茶、品茶、展茶、销茶”于一体,把铜茶的特殊保健作用及茶道文化宣传到饮茶人群,用铜茶的神秘文化和保健功能增强市场的竞争力。要改善和加强对茶叶生产、销售的市场管理,重点是管好品牌和茶叶质量,坚决杜绝名不符实、以次充好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发生,使四方来客都能在铜仁买到价位适宜、品质优良的好茶叶,不断提高铜茶的质量和价位信誉度,努力营造茶叶销售的良好环境。地区茶办和各县、市要抓紧拟定对外宣传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作好今年举办首届梵净山茶文化节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六,抓好组织保障。发展生态茶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环节,必须加强领导,强化协作,合力推进,才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要加强组织领导。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茶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特别是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发展经济、培植产业,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要建立健全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专门负责生态茶产业发展工作,党政一把手要统筹安排,切实做到精力到位、组织有力、指挥靠前、重心前移,及时解决茶叶产业化进程中的各种新问题;分管领导要恪尽职守、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具体领导责任,切实做到既挂帅又出兵,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合作、共同抓好生态茶产业发展的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领导联系制度,地委将明确一位地级领导专门负责联系发展10万亩以上的县;对发展1万亩以上的乡镇,各县要明确一位县级领导专门负责;对发展1000亩以上的村,乡镇要明确一位领导专抓落实。要加强政策引。高德娱乐高德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