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茶园。随着气温升高,茶树上的嫩芽愈加饱满油润。3月底,江苏50多万亩茶园陆续进入春茶开采期。
在溧阳市天目湖镇三胜村,51岁的嵇卫星迎来一年里最忙的时候:安排200多名采茶工的体检和吃住事宜,把她们分配到293亩茶园,采摘枝头那最鲜嫩的一芽一叶。称重、杀青、摊晾……茶叶加工车间流水线上的每道工序,她都挂念于心,不时查看指导。茶山脚下,两处供游客休闲的茶空间正在施工,将于5月底建成。
“我们这里茶山绵延,景色美、生态好,我想把这个资源开发利用起来,所以今年开始做茶空间,吸引游客来打卡,也吸引年轻人沉浸式体验围炉煮茶,争取做到茶旅融合,把原本单一种茶、制茶的产业链再延长。”嵇卫星说。她又笑着补充道:“我就是喜欢茶,喜欢折腾。”
“1990年为了跳出农门报考中专,我读的是江苏省句容农校茶叶班。”嵇卫星从农校毕业后,一直在乡镇基层单位工作,是一名有编制的体制内人员。10年前,得知婆家所在的三胜村里有一个茶园经营不善要转手,嵇卫星没有太多犹豫,她在天目湖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任上辞职,转身接手了这家茶园,开启自己的“新茶农”生涯。“没想到20多年后,自己又主动跳回了农门。这兜兜转转一大圈,都离不开一个‘茶’字。”嵇卫星说。
41岁辞去公职,到山村种茶,确实“挺折腾”。新手上路,困难重重:茶芽长成了缺采茶工,茶叶制好了找不到买家,想更新茶树品种但手头没有太多资金……嵇卫星说,种茶这些年遇到的难题数不清,但自己始终没有放弃,“我是学茶的,兴趣浓,茶园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记者在茶园采访时,遇到了一群山羊。“这是我的茶园卫士。”嵇卫星介绍,“这里养的鸡鸭鹅羊吃茶园里的杂草和虫子,冬天还会去刨土里的虫卵吃。”仅靠动物“帮忙”可不够,嵇卫星每年至少组织3次人工集中除草,春茶采完后除一次,梅雨季过后除一次,到九十月份再除一次。施有机肥,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如今,在400多亩的园区内,绿色茶园和生态种养相互结合,山上种茶、山下种稻、水里养鱼。指着茶山,嵇卫星自豪地说:“创业伊始我就提出‘新概念农业,创造农业新概念’的目标,‘新’就重点体现在健康绿色环保方面。”
嵇卫星的茶园常年用工40多人,采茶季的临时用工规模有300多人。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高德娱乐、省茶叶学会理事长王润贤算了一笔账:“一亩茶园的采茶费平均在1000元,溧阳天目湖白茶的种植面积近5万亩,付给采茶工的费用就有5000万元左右。采茶工一般是五六十岁的农村妇女,劳动能力相对较弱,但一个采茶季,她们少则挣到四五千元,多则上万元。除了采茶,茶园还要请人除草、翻耕、施肥等,这些用工需求直接带动周边百姓增收。从这方面说,茶产业的富民效益非常突出。”从全国平均水平看,劳动力成本要占到茶叶生产总成本的六成以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茶叶这片“金叶子”的富民效益。
这个月,嵇卫星接到市场监管部门通知,她带领团队主导制定的桂花红茶和玫瑰红茶两项省级标准符合奖补条件,可以申请“2024年江苏省质量强省奖补专项资金”。桂花、玫瑰与茶的结合,是嵇卫星进入年轻人市场的尝试。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更加多元,她强烈意识到要创制新的茶产品,与青年消费接轨。“我盯上了茶园里散种的300多棵桂花树,尝试通过窨制技术,将桂花与红茶‘联姻’。”
这款产品随后取得成功,不仅拿了专利,还获评“常州市名优农产品”。2020年10月,嵇卫星团队联合省茶叶研究所等主导制定的江苏地方标准《桂花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发布,句容市茶叶协会随即组织了50多人来学习,嵇卫星为他们培训授课。有同行来茶园请教桂花红茶的制作,嵇卫星也细心指导。她快人快语:“饭不是一个人吃的,要大家一起吃。”
参与句容市茶叶协会培训的学员中,有一名90后“新农人”,名叫潘琦。他的家庭农场生产茅山长青茶、边城仑山红等产品。“有了地方标准和前辈的示范引领,我做新产品就有底气了。那年培训后我又增加了桂花红茶这个新品类,现在已经是第4年,每年生产300斤。产品虽小众,但客户黏性很好。”潘琦说。
企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细节,一般人不太愿意分享,但嵇卫星并非如此,这让潘琦特别欣赏:“嵇总有人格魅力,创意落点契合90后与Z世代的喜好。茶产业属于传统农业范畴,尤其需要创新来激发活力。”在自有茶园200多亩、辐射周边乡镇茶园500亩的基础上,潘琦也大胆尝试,与湖南湘乡、安徽宣城等地签订涉及2000余亩茶园的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让优势互补。今年春茶采摘结束后,他还准备亲自上阵,试水直播卖茶。
喜欢“折腾”的嵇卫星也在继续“折腾”。江苏一年产茶约1.5万吨,虽然都是名优茶,但传统茶产品比较单一,需要转型升级。如今,茶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比如茶与食品的融合、茶与旅游的融合等,从而实现以茶园为基础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综合性的产业链延伸。“现在的市场不是我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而是消费者喜欢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茶园里,她正带领团队研发桂花红茶风味的茶食品,目前有蛋卷、米卷、粽子、冷泡茶和冰激凌等衍生品。
新质生产力是最近的热词,嵇卫星及时学习相关内容后,也联系自己的茶园跟进对标思考:“我们有喷滴灌系统,但没有防霜冻系统。茶山上有石头,可供机械运作的空间也不够。茶园管理主要靠人,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茶园临时用工量大,眼看来茶园干活的人年纪渐长,各家茶企的领头人都跟嵇卫星一样,担心有一天会青黄不接、招不到人手。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副所长、茶创新团队负责人杨亦扬表示,各茶园选择人工采茶是因为名优茶有芽头、一芽一叶等外形方面的讲究,而机械采茶整齐度不高,长短不一,但机械化、标准化能支撑行业稳定地走下去。她认为,丘陵山区茶园的机械化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这是业界近几年想要研究突破的重点。与茶园管理相比,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水平高,不仅每个环节都有机械可替代,加工机械本身也正在往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扬州聚源春茶叶专业合作社新引进的加工生产线已实现鲜叶自动摊青、风选、色选,直接产出毛茶成品,整个过程基本不用人工,这是全省第二条标准的茶叶加工数字化生产线。
嵇卫星的团队里现有9名大学生,他们在新品研发、线上运营等方面做得有声有色。茶园在2020年入选江苏十大生态茶园后,又于去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生态茶园”。这些生机勃勃的面孔让嵇卫星意识到:“农村要给青年提供发展的平台,中年人也要给他们打好样,让有志青年更有理由和决心回归农村。”
近几年,嵇卫星捧回了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常州市劳模等诸多荣誉。繁忙的采茶季里,嵇卫星忙个不停,只有不期而至的春雨能让她短暂歇息。泡上一杯自家产的新茶,在袅袅茶香中,品味古人饮茶诗中所写的“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滋味,这位小学一年级就自作主张把名字从“惠新”改成“卫星”的女性,满身是勇往直前的气概。“折腾”是实现梦想的路径,远望烟雨中的茶山,嵇卫星还有不少计划要继续“折腾”。